党中央从国家事业的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将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化新农村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给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重大战略机遇。然而,面对农村错综复杂的环境,如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又成了一大新难题!
通过对以往失败原因的总结、分析现已成功的乡村经验,发现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做到产业兴旺,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总结起来就是要做到以下七点:
企业的经营之本乃是回归市场,乡村的振兴、发展之本也应回归于市场。
政府和村民应坚持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原则,走市场化道路,顺应市场经济,开辟乡村经济的新方向,才能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性发展。
乡村的持续发展绝不是金钱式的扶贫,产业扶贫才是真正的造血式扶贫。
送猪、送钱解决不了根本的民生问题,释放乡村特有的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承包地、林地等资源,多渠道整合政策资源和资金,吸引更多的企业、资金进入农村,扶持企业发展,根据本地特色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产业,让产业带动地区经济,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需求问题。
现在越来越多的都市人,正在追求一种不再被金钱或时间束缚、回归人类本质的生活方式,引进优秀人才回归农村并非一件困难的事情。
政府的人才战略可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吸引人才下乡,把智创、文创、农创等引入乡村,让年轻人看到乡村市场的巨大潜力,投身乡村经济的发展,这样既解决了一部分城市拥堵、房价居高不下的问题,也缓解了当代青年生活压力的问题,也能带动本地经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经济必须是包含农、林、牧、渔、加工、制造、餐饮、酒店、仓储、保鲜、金融、工商、旅游及房地产等行业的三产融合体和城乡复合体。
对农民来说,远走他乡和抛家别亲的进城务工牺牲太大,在本区域内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产业新村、产业庄园,布置各级各类现代农业科技园、产业园、创业园,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环境和职位,留住劳动力和人才,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乡村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潮流,伴随着这股大潮农旅融合的田园综合体、产业庄园、特色小镇应运而生。
看似匮乏实则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需要匠心独运的开发。一段溪流、一座断桥、一棵古树、一处老宅、一块残碑都有诉说不尽的故事。
没有足够的建设用地去满足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就无法留住游客,也就不会有更多的消费,当然也无法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要把产城融合摆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树立“以产立村、以产兴村、以产聚人”的发展思路,实现产、城、人的融合发展。
基础设施是实现产、城、人的融合发展先决条件,而及时、完善地提供这些关键的基础设施又会对后续的经济发展产生持续的正向外部性。缺乏现代化的交通、通讯、物流、人流、信息流,便无法实现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沟通。
农村发展的首要问题就是资金问题,所有村民和村集体拥有的仅是国有建设用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和流转用地,根本无法提供有效的资产进行抵押、担保来融资。这就成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
对于村集体来说,可以借鉴袁家村、鲁家村等发展较快的村集体模式成立集体经济组织,让农民入股开发乡村,政府部门制定鼓励政策、打破信贷困境,开发共享农庄、共享果园、共享菜园、共享民宿等等,盘活农村资产。
新时代的乡村建设离不开乡村振兴战略,但是乡村振兴战略不能沿袭传统,只有敢于突破,从产业抓起,倚靠产业才能集聚人口、发展经济,最终实现乡村振兴。振兴。
成立
家中外企业>合作伙伴
款全新产品>全案策划
全新上市公司>业绩之王